个人陈述写作历程,一位DIY申请者的自述
admin/2019-06-19/ 分类:个人陈述PS/阅读:
说起这个阶段,要感谢几个朋友,首先是在多伦多的lili,那段时间他很忙,但是却十分仔细地帮我修改了PS,不仅是语言上的,还有内容,对我启发很大;还有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远在芝加哥的闷豆师兄,我们一般都是在QQ上遇到,每遇到都是他那里很晚的时候了,他却十 ...
申请之前总听前辈们提起PS,都说它是申请过程中可算得上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。当时我只知道它是Personal Statement的简称,中文译为“个人陈述”,却不知道它具体是个什么东西,想到自己也要写这么一篇PS,感觉一片迷茫。但是既然这个东西这么重要,也一定怠慢不得。可以说我早在了解它之前就已经开始为它“操心”了。其实到现在申请完毕之后,我也不清楚自己的PS起了多大作用,也不清楚自己的PS写得是否成功,仅将自己的一点经历和体会写进来,希望至少能使读的人对PS有一些更多的了解。
PS是英语personal statement的简称,也就是个人陈述。说得通俗一点,它就是我们向外国的学校“推销”自己的推销书。它是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。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国外的教授们要通过PS来了解其他申请材料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方面,主要包括学术方面的,也包括申请者的性格特点等等;其实教授们要看成百上千的申请材料,每一份材料上,他的目光之多只停留几秒钟,所以PS一定要有亮点“钩住”他的目光,让他对你的材料产生兴趣——这就是PS的重要之处,也是写它的困难之所在。
PS家族还有其他的成员,在申请中,除了personal statement,还会看到“statement of purpose”,甚至还有的学校(比如Yale)称之为“Personal statement of purpose”。没有必要被这些各式各样的名词虎住,其实它们的差别并不大。如果非要说出个差别,那就是“personal statement”可以多说一些自己的性格,比如自己的爱好,成长等等,而“statement of purpose”更偏重于学术;至于“personal statement of purpose”,似乎就更灵活一些了。但不管怎么样,PS中对专业的讨论,或者自己在学术上的成长过程是必不可少的。
PS是推销自己的材料,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势,而自己在这方面应该是比别人更加了解自己的,因此,PS最好是自己写。有一些替写PS的公司,我并没有看过他们的作品,但是自己的成长和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,所以自己写出来的也就更真实。而且这是锻炼英语写作的好机会——我们几个人在写完PS之后,再写其他类似的文章都感到比以前容易得多。花一些时间写一份自己满意的PS是十分值得的。
关于PS的内容,有很多形式,比如成长型,学术研究型等等,根据自己的风格各有不同。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的:首先,不要谦虚,要肯定自己的优点,甚至将其适当夸大,但是不宜将自己写得太高尚太完美,这样就会降低可信度;第二,叙述不要过于“浪漫”以至于缺乏实质的内容。我看到过有人写出的美国教授对一些PS的评价,比如一个申请生物方向的学生在叙述自己对生物产生兴趣的过程时,举的例子是:他很小的时候,他妈妈给他买了几只蝌蚪,过了几天他发现蝌蚪居然变成了青蛙,于是他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…………先不说外国人说这个故事“浪漫”是不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,这种例子即使中国人自己看了恐怕也只有一个“俗”字来形容了。第三,空话少说。我们当然可以形容自己有多么优秀,多么能干,多么聪明,但是教授们看不到我们,他如何相信我们真的那样好?所以要由令人信服的实例作为支撑。我在BBS上看到过一篇文章,里面写的一位教授说的话令我启发很大,那就是“Don’t tell me, show me!(别对我说,展示给我看!)”。因此PS里面一定要有十分具体的内容。第四,语言要地道,PS也是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机会。第五,对于一些学分不是很高的人,在PS中不宜为自己的绩点(GPA)作出过多的辩护。我觉得,PS应该立足在展示自己的优点上,而不是掩饰缺点。第五,PS的内容要作为其他申请材料如推荐信,成绩单和论文样本的补充,要给人更多的新信息而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。当然,假如申请人的一个有点特别突出,比如绩点(GPA)特别高,或是有一项突出的研究成果等,可以适当地加以强调以引起注意。
也许是自己比较懒惰,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在没有足够的压力时很难逼迫自己行动起来——对于困难或者麻烦的事情尤其如此。虽然准备PS的念头一直都有,但是在每次想起它却又没有头绪的时候,心里有某一块地方就会对自己说:“哎呀,时间还早呢,明天再想不迟。”虽然每次这样放弃的时候,都会有一点点“负罪感”,但是每次都会向自己妥协。于是总是这样像寒号鸟一样一拖再拖,一转眼就拖到了开学的日子。
到了学校一看,原来其他人也还没有着手开始。也许他们也和我一样吧。不过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各学校寄来的申请材料摞得越来越高,再拖下去也觉得心里不安了。于是感到有点急。于是心急地打开电脑,对着屏幕,开始构思。结果只领悟到一件事情,那就是对着电脑会麻痹人的思维:那几天,总会背着电脑去图书馆,坐下来,打开电源,点开WORD——一切准备工作就绪,接下来却只有对着屏幕发呆。头脑里也不是一片空白,只是不知道如何下笔——不知道是没想好写什么还是想写得太多了毫无头绪。在图书馆一坐就能坐上一天,但是写出的却总是可怜的几句连自己也不想再多看一眼的鸟语。
于是我决定停笔,调整一下。
有人提议可以多看看别的人写的PS样本,给自己增加一些灵感。我的确在构思之前粗略看过一两篇网上的PS样本,不过都是理科专业的人写的,和我申请的专业也毫不相关,目的只是大致了解一下PS应该包括的内容。我并没有像准备TOEFL作文一样看上无数篇成品来增加自己的灵感,因为对于PS这个表达自己想法的文章,看多了其他人的东西会在潜意识中影响甚至限制自己的思维。我想写出我自己的东西,而不是照猫画虎的参考其他人的内容,甚至是结构安排。
我采取的方法是“梦中构思”。白天是喧闹的,很难静下心来想事情。我喜欢夜的宁静,那时候感觉很安详,很安全,心也就静下来了,似乎那个时候的“自己”才是面对自己的真正的“自己”。这个时候的思想也就更能受自己的支配。因此,我选择在夜里构思这个重要的文章。
首先就是理清自己的思路。在半梦半醒之间,我回忆着我的生活和学习经历:从小学,中学,高中,高考,到大学接触经济学,到我决定申请出国,至今。每一件触动过我的事情,每一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话,和每一件我所做过的事情,都在头脑里闪过。
就这样,经过多日的“梦中构思”,我心里终于对我的PS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。我打算采用的是“成长型”的写法。至于内容,虽然还没有完全筛选完,但大体上也心里有数了。于是我打算再一次动笔——相信这一次就不再是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了。
下篇:
PS是申请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,也可以说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内容,因此我在它身上花费了比其他材料更多的时间,可以说是几经周折,才有了最后一版的新鲜出炉。
酝酿已久的东西写出来就会像泉水喷涌一样。我选择的是“成长型”的PS,所以涉及到我大学以前经历,并且要重点突出我大学以来的成长过程,包括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。其中有一些支持我的“论点”——我想并且有能力继续我的学习——的例子。例子是我绞尽脑汁挑选出来的,至少可以说服我自己。但是尽管这样,写起来还是很困难,因为稍不慎就会罗嗦,稍一罗嗦,一页纸就写完了。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”,同样,我的PS也不是一天写完的。在第一版的创作过程中,断断续续经过了几个星期。每写完一部分,就要整理思路:对我来说,就是梦中构思。我是一个比较自由散漫的人,写东西不是很喜欢写提纲,总是把模糊的框架放在头脑里。因此每次停下笔在此构思的时候,都不是在原有提纲下的修补,而是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。这大概不是写作的好习惯。不过对于我写PS来说,这样就更容易抛弃旧的计划,每次都可能迸出新的火花,所以再次提笔的时候,就会有新的激情。这样,在初稿完成时,我的PS已经经历了多次“进化”了。
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天,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,但是改不了几个字,一是因为实际在第一版定稿的时候,就已经改过无数遍了,二是因为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大规模地改,但是自己却有点舍不得“打破旧秩序”,仅是在原有的地方修修补补。这样持续了几天,感觉有点受不了了,虽然明知道还有很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,但是再也不想再多看它一眼了。
此时其她几个人的PS也写得差不多了,于是我们打算“换换口味”,把自己的PS和别人的交流一下,互相修改,这样可以增加新鲜感,可以听听别人对自己PS的意见和建议,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借鉴一些经验。
申请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是非常重要的。在这个意义上,我觉得我们4个人都是幸福的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军奋战,遇到困难时身边总有能理解并且愿意帮助自己的朋友。记得申请的那段时间,我们几个经常在傍晚时到未名湖畔散步,聊天。在申请的郁闷阶段,这样的聊天总会使人感到平静而愉快。
这样,我们几个人相互修改,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,又从其他人那里吸取对自己有益的地方;修改后再进行交流。于是我们的PS第二版,第三版……问世了,内容和结构也都比以前完善了许多。
说起这个阶段,要感谢几个朋友,首先是在多伦多的lili,那段时间他很忙,但是却十分仔细地帮我修改了PS,不仅是语言上的,还有内容,对我启发很大;还有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远在芝加哥的闷豆师兄,我们一般都是在QQ上遇到,每遇到都是他那里很晚的时候了,他却十分耐心地看我的PS并且提出了很多“建设性”的意见。有这样好的朋友真是一种幸福。当然,这两个朋友都是在外国学习的中国人,说起native speaker,就要提起狂人gg了。与他结识的过程中还有着我和七十二小时的一段“奇遇”呢。
那段时间我和七十二小时都在为找不到native speaker给我们的PS提意见而苦恼着。虽然学校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,但我们却一个也不认识。而我有可能找到的外国人,却说的不是英语。我们也试过在一些国外的论坛上找陌生的人帮我们修改,但效果不好,而且通过虚拟的网络与完全不认识的外国人交流感觉有些不妥。因此那时我们两个都绞尽脑汁想办法找到可靠的native speaker。一天晚上,我们两个在聊天时,无意中提到了学校勺园一带的外国留学生很多;并且一时心血来潮想去那里随便找一个过路的留学生,请他/她帮我们提点意见。一开始我们都觉得这个决定有点荒唐,不过思考了几秒钟后,一致同意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。于是我们把各自的PS整齐地钉在一起,并加上一个“封面”,上面写上我们的联系方式和名字,于是就出发了。
来到勺园前面的路上,我们徘徊良久。很奇怪,那天不知为什么勺园门口的人很少,留学生就更少,偶尔有几个也是一边聊天一边前进,又不好去打搅。等了十几分钟,我们泄气了,看来是赶的时间不好。于是我又提议到勺园地下舞厅去看看,据说那里总是有很多人。进入舞厅后我们才发现,里面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热闹,人很少,而且,更让我们恼怒的是,居然一个外国人都没有。我们坐在沙发上,要了两杯饮料,边喝边聊天。饮料喝完,还不见我们想找的人进来,于是只好作罢,回到了宿舍。
白跑了一趟,心有不甘。这时,我忽然想起高中有个朋友现在在大学的英语系学习,可算是是学校的“名人”,认识的留学生很多,或许可以通过她认识一下。于是我拨通了她的电话。电话那边的声音熟悉而兴奋,我们聊着,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。听说我要找人修改PS,她便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也在北大的留学生,这就是狂人gg。
狂人gg是个很热心的人,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已经帮助很多人改过PS,可以说是经验丰富。我和七十二小时当时觉得有点过意不去,一下子给了他两份PS看,而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忙。但我们又没有其他的办法。狂人gg耐心仔细地帮我们将PS中不是很地道的表达都指出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,又在我们见面的时候说分别了自己对我们两个的文章的建议。我们修改后又将文章传给他,他每次都耐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。在申请过程中确实能结识到一些很好的朋友,我们的申请成功也有他们的功劳,真是要谢谢他们了。
因此,针对一个学校的PS写出后,再写另一个学校的,就不是一件难事了。
PS基本定稿后,虽然还需要继续修改,但心里总算是轻松了许多。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干,调整心情,准备继续奋斗!
一、PS是个啥东东?
要写它,当然首先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了。PS是英语personal statement的简称,也就是个人陈述。说得通俗一点,它就是我们向外国的学校“推销”自己的推销书。它是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。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国外的教授们要通过PS来了解其他申请材料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方面,主要包括学术方面的,也包括申请者的性格特点等等;其实教授们要看成百上千的申请材料,每一份材料上,他的目光之多只停留几秒钟,所以PS一定要有亮点“钩住”他的目光,让他对你的材料产生兴趣——这就是PS的重要之处,也是写它的困难之所在。
PS家族还有其他的成员,在申请中,除了personal statement,还会看到“statement of purpose”,甚至还有的学校(比如Yale)称之为“Personal statement of purpose”。没有必要被这些各式各样的名词虎住,其实它们的差别并不大。如果非要说出个差别,那就是“personal statement”可以多说一些自己的性格,比如自己的爱好,成长等等,而“statement of purpose”更偏重于学术;至于“personal statement of purpose”,似乎就更灵活一些了。但不管怎么样,PS中对专业的讨论,或者自己在学术上的成长过程是必不可少的。
二、PS怎么写?
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。老外也和我们一样,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写作风格。所以,每个人对同一篇PS也就会有不同的评价。所以很难说那一篇PS写的是绝对成功的。不过在准备PS的过程中,我也对它的一些基本原则有了一些了解和体会。PS是推销自己的材料,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势,而自己在这方面应该是比别人更加了解自己的,因此,PS最好是自己写。有一些替写PS的公司,我并没有看过他们的作品,但是自己的成长和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,所以自己写出来的也就更真实。而且这是锻炼英语写作的好机会——我们几个人在写完PS之后,再写其他类似的文章都感到比以前容易得多。花一些时间写一份自己满意的PS是十分值得的。
关于PS的内容,有很多形式,比如成长型,学术研究型等等,根据自己的风格各有不同。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的:首先,不要谦虚,要肯定自己的优点,甚至将其适当夸大,但是不宜将自己写得太高尚太完美,这样就会降低可信度;第二,叙述不要过于“浪漫”以至于缺乏实质的内容。我看到过有人写出的美国教授对一些PS的评价,比如一个申请生物方向的学生在叙述自己对生物产生兴趣的过程时,举的例子是:他很小的时候,他妈妈给他买了几只蝌蚪,过了几天他发现蝌蚪居然变成了青蛙,于是他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…………先不说外国人说这个故事“浪漫”是不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,这种例子即使中国人自己看了恐怕也只有一个“俗”字来形容了。第三,空话少说。我们当然可以形容自己有多么优秀,多么能干,多么聪明,但是教授们看不到我们,他如何相信我们真的那样好?所以要由令人信服的实例作为支撑。我在BBS上看到过一篇文章,里面写的一位教授说的话令我启发很大,那就是“Don’t tell me, show me!(别对我说,展示给我看!)”。因此PS里面一定要有十分具体的内容。第四,语言要地道,PS也是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机会。第五,对于一些学分不是很高的人,在PS中不宜为自己的绩点(GPA)作出过多的辩护。我觉得,PS应该立足在展示自己的优点上,而不是掩饰缺点。第五,PS的内容要作为其他申请材料如推荐信,成绩单和论文样本的补充,要给人更多的新信息而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。当然,假如申请人的一个有点特别突出,比如绩点(GPA)特别高,或是有一项突出的研究成果等,可以适当地加以强调以引起注意。
三、我的PS奋斗过程
PS是申请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,也可以说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内容,因此我在它身上花费了比其他材料更多的时间,可以说是几经周折,才有了最后一版的新鲜出炉。1、梦中构思
8月,暑假——怠惰的季节。向各学校发邮件索要材料后,便开始在心里安排起申请的准备工作了。当时还并不是特别清楚每一步要做什么,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就是要准备一篇像样的PS。所以,这个“任务”就一直在我心里,时常拿出来“非正式”地构思一下。也许是自己比较懒惰,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在没有足够的压力时很难逼迫自己行动起来——对于困难或者麻烦的事情尤其如此。虽然准备PS的念头一直都有,但是在每次想起它却又没有头绪的时候,心里有某一块地方就会对自己说:“哎呀,时间还早呢,明天再想不迟。”虽然每次这样放弃的时候,都会有一点点“负罪感”,但是每次都会向自己妥协。于是总是这样像寒号鸟一样一拖再拖,一转眼就拖到了开学的日子。
到了学校一看,原来其他人也还没有着手开始。也许他们也和我一样吧。不过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各学校寄来的申请材料摞得越来越高,再拖下去也觉得心里不安了。于是感到有点急。于是心急地打开电脑,对着屏幕,开始构思。结果只领悟到一件事情,那就是对着电脑会麻痹人的思维:那几天,总会背着电脑去图书馆,坐下来,打开电源,点开WORD——一切准备工作就绪,接下来却只有对着屏幕发呆。头脑里也不是一片空白,只是不知道如何下笔——不知道是没想好写什么还是想写得太多了毫无头绪。在图书馆一坐就能坐上一天,但是写出的却总是可怜的几句连自己也不想再多看一眼的鸟语。
于是我决定停笔,调整一下。
有人提议可以多看看别的人写的PS样本,给自己增加一些灵感。我的确在构思之前粗略看过一两篇网上的PS样本,不过都是理科专业的人写的,和我申请的专业也毫不相关,目的只是大致了解一下PS应该包括的内容。我并没有像准备TOEFL作文一样看上无数篇成品来增加自己的灵感,因为对于PS这个表达自己想法的文章,看多了其他人的东西会在潜意识中影响甚至限制自己的思维。我想写出我自己的东西,而不是照猫画虎的参考其他人的内容,甚至是结构安排。
我采取的方法是“梦中构思”。白天是喧闹的,很难静下心来想事情。我喜欢夜的宁静,那时候感觉很安详,很安全,心也就静下来了,似乎那个时候的“自己”才是面对自己的真正的“自己”。这个时候的思想也就更能受自己的支配。因此,我选择在夜里构思这个重要的文章。
首先就是理清自己的思路。在半梦半醒之间,我回忆着我的生活和学习经历:从小学,中学,高中,高考,到大学接触经济学,到我决定申请出国,至今。每一件触动过我的事情,每一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话,和每一件我所做过的事情,都在头脑里闪过。
就这样,经过多日的“梦中构思”,我心里终于对我的PS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。我打算采用的是“成长型”的写法。至于内容,虽然还没有完全筛选完,但大体上也心里有数了。于是我打算再一次动笔——相信这一次就不再是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了。
下篇:
PS是申请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,也可以说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内容,因此我在它身上花费了比其他材料更多的时间,可以说是几经周折,才有了最后一版的新鲜出炉。
2.挥笔激情完成初稿
大概的内容构思好了,就要开始动笔了。一般PS比较合适的篇幅是在两页A4纸以内,一般以也多一点比较合适,有些学校还要求更短。所以要在如此短的文章中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的优势。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酝酿已久的东西写出来就会像泉水喷涌一样。我选择的是“成长型”的PS,所以涉及到我大学以前经历,并且要重点突出我大学以来的成长过程,包括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。其中有一些支持我的“论点”——我想并且有能力继续我的学习——的例子。例子是我绞尽脑汁挑选出来的,至少可以说服我自己。但是尽管这样,写起来还是很困难,因为稍不慎就会罗嗦,稍一罗嗦,一页纸就写完了。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”,同样,我的PS也不是一天写完的。在第一版的创作过程中,断断续续经过了几个星期。每写完一部分,就要整理思路:对我来说,就是梦中构思。我是一个比较自由散漫的人,写东西不是很喜欢写提纲,总是把模糊的框架放在头脑里。因此每次停下笔在此构思的时候,都不是在原有提纲下的修补,而是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。这大概不是写作的好习惯。不过对于我写PS来说,这样就更容易抛弃旧的计划,每次都可能迸出新的火花,所以再次提笔的时候,就会有新的激情。这样,在初稿完成时,我的PS已经经历了多次“进化”了。
3.激情退却相互修改
写PS真是个费神的工作。写完了第一版以后虽然心里的石头总算往下落了一点,但感觉有点精疲力竭。随着写作“激情”的退却,接下来的时间似乎又回到了写之前的状态——盯着屏幕发呆。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天,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,但是改不了几个字,一是因为实际在第一版定稿的时候,就已经改过无数遍了,二是因为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大规模地改,但是自己却有点舍不得“打破旧秩序”,仅是在原有的地方修修补补。这样持续了几天,感觉有点受不了了,虽然明知道还有很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,但是再也不想再多看它一眼了。
此时其她几个人的PS也写得差不多了,于是我们打算“换换口味”,把自己的PS和别人的交流一下,互相修改,这样可以增加新鲜感,可以听听别人对自己PS的意见和建议,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借鉴一些经验。
申请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是非常重要的。在这个意义上,我觉得我们4个人都是幸福的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军奋战,遇到困难时身边总有能理解并且愿意帮助自己的朋友。记得申请的那段时间,我们几个经常在傍晚时到未名湖畔散步,聊天。在申请的郁闷阶段,这样的聊天总会使人感到平静而愉快。
这样,我们几个人相互修改,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,又从其他人那里吸取对自己有益的地方;修改后再进行交流。于是我们的PS第二版,第三版……问世了,内容和结构也都比以前完善了许多。
4.重燃激情,重整思路
有了前面的修改工作,我的PS已经更加改善了。但是仍然存在自己不甚满意的地方。这个时候,我想到可以借鉴前辈们的经验。此时自己的思路已经形成,别人的文章不再会约束自己的思想了,而且会激起共鸣和火花。因此我从一些网上论坛中找到了一些PS的样本,包括和我的专业相同的。从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,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。同时,我也将“梦中构思”的“传统”延续了下来,又经过了一段时间,我终于下决心将一些我不满意的地方彻底重新安排了一下。这样一来,思路比前几版由更加清晰了许多。这时候,自己已经感觉比较满意了。5.寻觅高人
至此为止,虽然已经自己感觉比较满意了,但是这篇英语的文章毕竟还没有让地道的“native speaker(说本族语的人)”提过意见,难免会存在一些“chinglish(中文化的英语)”的地方。而最终要评价他的人是外国的教授,因此地道的英语表达是很重要的。于是我决定向native speaker或者至少是生活在外国的人寻求帮助。说起这个阶段,要感谢几个朋友,首先是在多伦多的lili,那段时间他很忙,但是却十分仔细地帮我修改了PS,不仅是语言上的,还有内容,对我启发很大;还有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远在芝加哥的闷豆师兄,我们一般都是在QQ上遇到,每遇到都是他那里很晚的时候了,他却十分耐心地看我的PS并且提出了很多“建设性”的意见。有这样好的朋友真是一种幸福。当然,这两个朋友都是在外国学习的中国人,说起native speaker,就要提起狂人gg了。与他结识的过程中还有着我和七十二小时的一段“奇遇”呢。
那段时间我和七十二小时都在为找不到native speaker给我们的PS提意见而苦恼着。虽然学校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,但我们却一个也不认识。而我有可能找到的外国人,却说的不是英语。我们也试过在一些国外的论坛上找陌生的人帮我们修改,但效果不好,而且通过虚拟的网络与完全不认识的外国人交流感觉有些不妥。因此那时我们两个都绞尽脑汁想办法找到可靠的native speaker。一天晚上,我们两个在聊天时,无意中提到了学校勺园一带的外国留学生很多;并且一时心血来潮想去那里随便找一个过路的留学生,请他/她帮我们提点意见。一开始我们都觉得这个决定有点荒唐,不过思考了几秒钟后,一致同意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。于是我们把各自的PS整齐地钉在一起,并加上一个“封面”,上面写上我们的联系方式和名字,于是就出发了。
来到勺园前面的路上,我们徘徊良久。很奇怪,那天不知为什么勺园门口的人很少,留学生就更少,偶尔有几个也是一边聊天一边前进,又不好去打搅。等了十几分钟,我们泄气了,看来是赶的时间不好。于是我又提议到勺园地下舞厅去看看,据说那里总是有很多人。进入舞厅后我们才发现,里面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热闹,人很少,而且,更让我们恼怒的是,居然一个外国人都没有。我们坐在沙发上,要了两杯饮料,边喝边聊天。饮料喝完,还不见我们想找的人进来,于是只好作罢,回到了宿舍。
白跑了一趟,心有不甘。这时,我忽然想起高中有个朋友现在在大学的英语系学习,可算是是学校的“名人”,认识的留学生很多,或许可以通过她认识一下。于是我拨通了她的电话。电话那边的声音熟悉而兴奋,我们聊着,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。听说我要找人修改PS,她便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也在北大的留学生,这就是狂人gg。
狂人gg是个很热心的人,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已经帮助很多人改过PS,可以说是经验丰富。我和七十二小时当时觉得有点过意不去,一下子给了他两份PS看,而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忙。但我们又没有其他的办法。狂人gg耐心仔细地帮我们将PS中不是很地道的表达都指出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,又在我们见面的时候说分别了自己对我们两个的文章的建议。我们修改后又将文章传给他,他每次都耐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。在申请过程中确实能结识到一些很好的朋友,我们的申请成功也有他们的功劳,真是要谢谢他们了。
6.暂时定稿,将修改进行到底
让native speaker修改过以后,自己在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,我的PS基本上就定下来了。不过在没有打印出来寄走之前,还是要不断修改,使其不断完善。这里再简单说一下针对不同学校的PS的写法。过去我以为需要针对每一个学校写出完全不同的PS,后来才发现,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。读者从前面的步骤也可以看出来了,如果每个学校写一篇,恐怕一年也写不完了。而且完全没有必要。当然,如果对于不同学校选择的专业不同的话,那是另一回事了,那种情况下当然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写出不同的内容。因为我们申请的专业基本上都一样,所以PS的整体框架和内容也都相同,只是针对“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”的那部分要突出各个学校的特点,表现出自己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。了解的方法一个是学校寄来的材料,一个是学校的网站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,它的材料和网站上都会有所突出,抓住学校的特点,在将其与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在一起,表现出自己与学校的文化是相容的,就算是成功了。因此,针对一个学校的PS写出后,再写另一个学校的,就不是一件难事了。
PS基本定稿后,虽然还需要继续修改,但心里总算是轻松了许多。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干,调整心情,准备继续奋斗!
-
VIP咨询
免费申请/获取文书范文请加上方微信
-
微信公众号
更多免费申请信息请关注上方公众号
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TAG:
阅读: 扩展阅读:
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个人陈述的十要十不要
推荐文章
Recommend article-
个人陈述写作历程,一位DIY申请者的自述
个人陈述PS/阅读:707 -
什么是个人陈述
个人陈述PS/阅读:485 -
个人陈述的十要十不要
个人陈述PS/阅读:533
热门文章
HOT NEWS